Parse error: syntax error, unexpected end of file in on line 1
 施贵宝OTC团队彻底解散 全部离职 - 宝芝林网上药店

施贵宝OTC团队彻底解散 全部离职

关键字:

时间: 2016-12-07 13:05:01

12月6日(周二)下午,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施贵宝”,BMS)在杭州洲际酒店正式宣布解散OTC业务及其团队,“N(工作年限)+1(通知解散金)+2(提前签署奖励)*月平均收入”的赔偿方案在当天下午两点在会议上同步公布。

▍OTC业务全解散

“针对解散的员工,公司提议签署协商解除协议,12月15日前签署协议的员工,补偿政策按前12个月平均收入*(工作年限+1+2)计算。”6日下午,某不愿具名的被解聘人士向赛柏蓝透露,15日之后签协议的,补偿方案按照按”前12个月平均收入*(工作年限+1)“计算,但他估计,大部分人应该都会在15日前签好协议。

“这个方案算不错了,现场反应来看,大家对赔偿方案基本都是满意的,工资会发放到2月底,这两个多月的缓冲期用来找工作应该没什么太大问题。”他告诉赛柏蓝,甚至就在今天会议结束后,已经有猎头找到了他。

赛柏蓝获悉,12月5日~7日上海施贵宝在杭州洲际酒店杭州厅召开2016 OTC全国会议,在6日当天的会议上,由于部分高管未到,原本上午10时召开的会议延迟到下午1点正式开始——会议的主题就是宣布OTC业务撤销和人员遣散赔偿方案,以及人力资源部门进行的职业规划和转型课程培训,帮助员工未来的职业发展。




与此同时,第三方员工的解散和赔偿也在当天同时公布。

赛柏蓝得到的消息显示,此次OTC业务的撤销是全部裁撤解散,没有可转岗,涉及中国OTC团队共计150人上下,由于一些员工已经工作了十年以上,初步估计此次赔偿金额将在千万元上下;另外,已经确认的是,OTC业务部将不参加计划于2017年1月在上海举办的公司年会。



 

此次裁员涉及的最高职位是南北两个大区经理,OTC事业部总监周俊已经在一个月前以“个人发展”理由离职。

施贵宝中国区总裁林泰慷主持了会议,赔偿事宜则分为两个队伍谈判,一个是与公司签约员工在杭州洲际酒店杭州厅进行;另一组与第三方合同工在洲际酒店重庆厅谈判。

在6日的会议上,公司对于做出这一决定给出的解释是“公司业务转型为多元化生物制药企业的战略考虑,包括停止对非处方产品的主动市场推广,优化资源并集中在创新药物领域,以满足紧急却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在这一转型的考虑下,授权推动变革并管理产品组合,以及由此进行的业务模式转换都成为了必须。

该人士告诉赛柏蓝,此前在公司裁撤两个处方药部门后,OTC部门的员工已经猜测到下一个被“战略收缩”的就是他们了——“在施贵宝整个的体系中,OTC所占的比重太小了。”他说。

赛柏蓝注意到,在11月30日上海施贵宝公司群发至全员的一封主题为“2016年OTC全体成员会议”的邮件中,尽管并没有提及任何与工作相关的内容,只是标注了会议时间、地点和用餐安排等。

但按照该人士的说法,“因为之前已经传了大半年,大家都猜到了这次开会是部门撤销的事,比较坦然,同事们集中议论的就是赔偿方案怎么定的问题,所以很多人来开会的时候连唯一能登录工作资料后台的工作电脑都没带。”该人士表示。

也因此,他表示,对于公司业务转型带来的团队解散表示理解,OTC不在公司今后的发展方向之内,创新药领域成为聚焦的重点也在情理之中。

▍跨国药企“艰难期”

事实上,近年来,BMS在中国已经进行了几轮裁员。

2014年下半年起,BMS便启动了旗下医药代表团队的千人大规模裁员,涉及到包括糖尿病事业部、销售支持部门、病事业部、肿瘤事业部、心血管事业部、OTC在内的几乎所有事业部,引发的系列劳资纠纷迄今没有终结。

由于时间上处在2013年震动全国的GSK商业贿赂事件的相近区间,市场评论认为,BMS史无前例的中国区千人裁员,是GSK事件透露出的合规严格和中国政府治理商业贿赂信号下的一次提前自查与清理。

随后几年间,由于研发成本飙升、新药研发难度加大和全球经济疲软等综合因素,各大跨国公司纷纷开始通过收购与售出等资本方式聚焦主业——2016年8月,传言已久的BMS肿瘤事业部泰素(紫杉醇注射液)和伯尔定(卡铂注射液)产品组被裁撤,包括销售、医学部市场部所有人员解聘,裁员总数再次近千人。

事实上,早在2016年3月开始,百时美施贵宝同时停止在中国区所有业务部门的客户招待、讲课费、学会赞助等活动,以适应中国区对外资药企合规性的要求,盈利性差的产品线迅速收缩。

而作为国内第一家建立OTC专业营销队伍的制药企业,这些年来,BMS也一直艰难面对着业绩增长缓慢和重回王冠的质疑与挑战。

2014年7月,时任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非处方药业务部高级总监周俊接受媒体专访时曾表示,大概十年前,外资企业是OTC领导者,今天许多本地的品牌发展起来了,这是OTC行业必然的发展过程;与此同时,外资企业背靠在国外发达市场的营销经验,结合中国的国情,在营销方面和渠道方面也不断引领创新。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是好事,因为有更多的企业可以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OTC产品和售后服务。

彼时,踌躇满志的周俊和BMS刚刚经历了上一年OTC业务的“小阳春”——通过调整合作模式,加强与有管控力、有规模、发展快的连锁药店合作;以及加强长期OTC品牌建、互联网营销等调整,在这一年,BMS业绩超过OTC零售市场全行业平均的1.5%。

但随后的2015和2016两年,按照销售代表的形容来说,BMS的OTC业务并没有获得大的突破,缓慢增长的态势一直保持到了现在。

“包括施尔康和百服宁都是20年左右的老产品,产品寿命已经进入了尾声,而这两个品种又是为中国市场专门开发的,并没有后续产品跟上。”前述不愿具名的内部人士告诉赛柏蓝。

他甚至认为,在BMS的公司序列中,OTC部门有时候更像是一个鸡肋的部门——公司每年在这个部门投入1亿多,销售2~3亿,利润40%左右则刚好在成本线附近,对全公司的贡献并不大。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OTC部门的“消失”似乎在公司内部已经成为了一个彼此心照不宣的秘密。

赛柏蓝获悉,业务线收缩和合规的双重背景下,今年6月1日开始,BMS从总监到经理、代表在内,手上所有的费用都被停掉,而原本只在一二线城市扎根,并未向基层深入的代表很快发现,随着公司投入的减少和编制收缩,原本一些传统的市场,已经逐渐被竞品取代。

BMS并不是这样调整的唯一案例——事实上,随着全球经济和医药行业环境的剧烈变化,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了“聚焦主业“和“战略收缩”的相似选择。

BMS网站信息显示,其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代谢及传染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皮肤疾病以及癌症的创新药物研制方面居全球领先地位。而此番裁撤OTC业务后,创新药将成为BMS聚焦的重点领域。




赛柏蓝获悉,不止BMS,近期系列跨国药企都将先后宣布裁员计划,而这也将成为跨国药企在中国进入增长“新常态”后的又一次集体调整与震荡。



同类产品 更多>>